LOADING

沃衍资本投资企业“建龙微纳”今日成功登陆科创板 分子筛科创第一股诞生

2019-12-05 22:17:21
由 Beijing Rich Land Capital, LLP 发表

12月4日,分子筛行业的龙头企业建龙微纳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挂牌上市,股票简称“建龙微纳”,股票代码688357, 发行价43.28/股,共发行数量为1314.1305万股,成为该领域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新材料分子筛类企业。沃衍资本于2018年领投建龙微纳C轮融资。


 


“分子筛科创板第一股”和“河南省首家科创板企业”的双光环,使得建龙微纳在发行期间就受到市场以及投资者的高度关注,成为了资本市场一颗耀眼的新星。同时公司依靠吸附、催化等重要领域的技术储备,此次成功IPO后将加快技术产业化进度,有效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,加大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。



洛阳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建龙微纳”)成立于1998年,其前身为洛阳市建龙化工有限公司,2015年8月成功挂牌新三板,是国内吸附类分子筛产品研发、生产、销售的综合型企业,公司产品广泛用于石油加工、煤化工、建筑材料、空气分离、环保节能等领域。




研发优势明显 收获海外市场高度

提到分子筛,大部分人都会感到陌生,但将粘稠的石油变为清亮的汽油、净化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、将空气分离制取氧气,都离不开它。
“分子筛其实就是通过物理吸附,‘筛’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、氮气等成分,从而达到提纯目标气体的目的。”建龙微纳董事长李建波介绍说,因为具有吸附能力高、选择性强、耐高温的优势,分子筛广泛应用于石油加工、空气分离、环保节能、家电制造等多个领域。“别小看这些直径还不到1微米的小小分子筛,它们可担负着‘催化’工业产业的重任。”
建龙微纳作为分子筛行业的龙头企业,其科研能力及技术水平在行业中优势明显。公司取得的科技成果包括11项授权发明专利,1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、1项软件著作权与多项技术储备,其中“一种Li-LSX分子筛的制备方法”等7项发明专利已经实现产业化,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。


根据国际咨询公司TechNavio的统计,2018年,全球分子筛市场容量为14.97亿美元,到2023年市场,市场容量将增长到20.10亿美元,复合增长率达到6.08%,呈稳步增长趋势。



建龙微纳2018年年产能和产量规模居全球前列,成为全球9家分子筛吸附剂产能达到万吨以上的分子筛生产商之一,其中成型分子筛与活化粉合计产能、产量排名全球第六名,公司在行业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。同时伴随科研实力的增强,建龙微纳的Li-LSX变压吸附制氧分子筛与JLOX-300系列深冷空分制氧分子筛已在国内市场实现进口替代,并与部分海外先进企业达成合作。

截至目前,公司产品远销美国、法国、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,并与全球催化剂、吸附剂供应商美国M.chemical、法国阿科玛、Zeochem、德国CWK等国际大型分子筛企业达成长期合作,2018年公司外销营业收入合计9,778.44万元,海外市场认可度逐年提升。






多领域覆盖推动公司进入发展快车道



据公开资料显示,凭借良好的吸附性能、离子交换性能以及催化性能,分子筛在空气净化与提纯、富氧燃烧、废水与核废水交换处理、烟气与汽车尾气脱硝等节能减排领域具有良好的运用效果。




建龙微纳表示,目前公司已实现分子筛多应用领域覆盖发展,且市场前景良好。在制氧方面,公司除在工业制氧领域外,分子筛制氧机在医用和家庭保健方面的运用,推动分子筛的需求量逐步提升;在能源化工方面,公司产品已向氢气提纯、煤质乙醇、煤制丙烯等化工行业重要领域拓展,特别是国内氢能商业化的条件逐步成熟,氢气提纯对分子筛的需求前景将更加广阔。




除此之外,伴随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推行,分子筛在环境治理领域的进展也进入快车道。目前钢铁冶炼行业、煤化工行业、核电行业等高耗能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节能减排压力,纷纷加大节能减排设备的投入,分子筛作为这些行业不可替代的耗材需求将逐渐释放。作为行业龙头企业,建龙微纳目前对以上技术均已实现全覆盖,未来前景十分广阔并实现攀升式发展。
 
对于此次建龙微纳成功登陆科创板,沃衍资本合伙人丁哲波表示:“分子筛作为支撑国计民生的诸多流程工业的必备‘粮食’,国内大部分市场长期以来被国外巨头所占领,特别是在高端应用领域如石油裂解催化,重金属选择性吸附等,更是被全球石化巨头垄断。建龙微纳十年磨一剑,目前已经成为吸附类分子筛领域的龙头企业,并在全球市场与国际巨头同台竞争。‘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’,建龙微纳的成功上市,标志着本土多孔材料企业在核心技术提升的新长征中迈出了第一步,后续建龙微纳将依托自主研发与国内外领先研究机构开放合作并举,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,为中国流程工业的降本增效赋能。沃衍资本也将一如既往地深化与建龙的合作,通过不同的金融工具为建龙的快速发展与技术创新不断赋能。 ”